- 社工宣传周
|2021年成都榜样|
十佳社工案例
成都榜样“十佳社工案例”评选活动由成都市民政局、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联合主办,成都市社会组织社区和社工人才服务中心承办,旨在总结提炼社会工作服务模式,推动社会工作实务发展,助力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建设。
社会工作进乡村
推动农集区“微物业”治理
农民集中居住社区(以下简称“农集区”)是普遍存在于我国农村的一种社区形态,长久以来是农村基层社区治理的难点,如何破解农集区治理难题是提升农村基层社区治理能力的关键。在成都榜样“十佳社工案例”—— 新津津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(以下简称“津安社工”)的《社会工作推动农集区“微物业”治理》中,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。
01
奠定基础
社工先导服务获认同
前期,津安社工入驻广滩村后,经走访调研从村民需求出发,以面向儿童为主要方向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,如开展社区夏令营、读书会、国学经典诵读、趣味英语、DIY 创意手工、水果拼盘、巧手妙笔手工绘画、科学实验小课堂等,获得了儿童和家长的高度评价,成功带动了村民家庭的配合和参与。同时,社工还协同村委会开展坝坝会、传统节日庆典、“党员在身边”募捐活动等系列社区公共活动,得到村民的广泛认可,为后续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介入社区治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。
▷坝坝会
02
因地制宜
菜地管理推动公共意识
“这是我家的菜地,你凭什么占了!”过去,在新津区兴义镇广滩村渔池子小区,这样的一幕经常上演,因村民大多是搬迁而来,具有很强的传统农耕意识,绿化地维护及社区自治意识比较淡薄,在种植及管理上缺乏统一规划和公约,邻里之间时常为了边界问题、面积大小问题等发生口角和矛盾。
对此,津安社工充分尊重村民的传统和意愿,采取“社区统筹+村民主导+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协助”的方式,共同探讨并打造社区“微田园”,以菜地管理推动村民公共意识、参与意识的提升。
社工通过种植活动,调动起社区党员积极性,组建渔池子社区党员服务队,为他们提供培训,提高内部管理能力;通过开展堆肥教学培训,帮助居民有效利用厨余垃圾,变废为宝为“微田园”提供优质肥料,建立良性循环的绿色生态社区,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;通过家庭菜地评选活动,选出菜地管理最好的居民,发展成为种植骨干;招募、培育社区环保种植小分队,参与社区“微田园”打造、美化、维护、管理,进一步提升了村民对小区绿地、卫生环境等公共问题的关注度,激发了村民对公共生活的思考,初步树立起村民的公共意识。
03
党建引领
多元选拔强骨干
“广滩村渔池子小区党支部正式成立!”为了强化小区党员引领带动作用,支部党员大会推选出了小区党支部书记、副书记、宣传委员、组织委员、监督委员等人选,健全完善了小区党建引领机制,为小区自治力量培育把稳方向。
“党员起到了充分的带头作用。”津安社工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党员带领群众整理荒地,规划设计菜园,就地取材到河边捡石头作为菜地周边隔离,利用废弃瓷砖铺设菜地道路。建立公约‘分田到人’,形成社区‘微田园’。”
将党支部建在小区,让党组织成为小区管理的“主心骨”,统筹小区的治理工作,就能更好地发挥小区群众作用。前期,广滩村两委牵头成立筹备组(村两委+社工+社会工作服务机构+社区骨干),在前期骨干选拔和自组织培育的基础上,社工深入到居民家中,经过 1 个多月的宣传动员,让广滩村的每一户人都参与了进来,鼓励居民以自我推荐加上群众推荐的形式,推选出候选人。接着,筹备组积极开展选举工作,以线上加线下无记名投票、差额选取的方式选出自治管理委员会成员。
04
培训赋能
“走出去”加“请进来”
为了进一步培育壮大社区自组织,社工采取了“走出去”与“请进来”相结合的方式。
一方面,社工联合广滩村村民委员会,组织社区党员、社区自组织负责人、社区干部等“走出去”,开展实地参访提升实务能力。他们先后前往成都市龙泉驿区宁江社区、双流区莲花社区进行参访学习。大家带着问题去听、去看、去感受、去学习,学习相似社区如何开展自治服务的经验以及如何把管理做起来、让小区美起来,相关人员借鉴了经验、获得了信心。
另一方面,社工邀请专家在广滩村委会开展了“物业+社工”专题授课,促进自治管理委员会、小区党组织和专业社工合作,探索新型社区治理模式;还邀请了专家开展“民主协商推动微物业治理”专题培训,通过分享相关案例、给出问题答案,为大家详细讲解了院落公共空间管理、物业管理的小区自治制度等基本内容,帮助自治管理委员会、社区自组织顺利开展小区治理工作。
05
携手同心
从“挑刺”到积极推动
“为了有效解决物业问题,我们提出‘谁主张、谁议事、谁享受’原则,按照每月人均 1 元的标准收取小区‘微物业’费,用于小区服务及治理。”津安社工说,刚开始有部分村民不愿意缴费,自治管理委员会通过走访了解情况,上门协助解决问题,这些居民最后都从“挑刺者”转变成积极推动者。
▷入户宣传及收取物业费
此外,村委会、津安社工、自治管理委员会等多方共同携手,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主题活动,清除社区卫生死角 9 个,集成垃圾 4.5 吨;实施“微田园”公共空间有偿使用模式,将小区闲置空地改造为可食地景 36 块 1026 平方米,开展竞拍活动“分田到人”;坚持就近原则,将房前屋后公共空间打造为参与式景观 135 户,开展“最美庭院”评比活动,积极带动村民对环境进行美化打造……
如今的渔池子小区道路整洁有序,林盘宜人,屋舍俨然,原本杂草丛生的烂菜地在居民集体参与设计下化身“微田园”,邻里关系和谐,全然一副美好乡村的新风貌。
小结
在村党委的指导下,该案例创新使用了地区发展模式来探索农集区治理, 摆脱单一行政化治理逻辑,通过先导性服务建立信任关系,以协同培育为主线,将社会工作服务和物业服务有效结合,以居民身边最急迫、最关心的环境等问题为抓手,通过挖掘社区骨干、建立社区自组织、改善居民参与路径、激活居民参与热情等方式,推动村民参与民主协商、邻里互助、文明建设等工作,既能解决物的问题,也能推动人的成长,极大地提升了居民参与度,拉近了邻里关系,推动了社区共建共治共享,探索出了一条农集区多元治理新路径。
- 上一页
- 1
- 下一页
网友评论
文明上网,理性发言,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11条评论